关注心理健康,将幸福抓在自己手里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是我国第一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这也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全方位关注大众心理健康真正落实到国家工作的战略层面。
一个严肃的问题:“去年中国是死于车祸的人多,还是由于自己的不幸福、不开心、不快乐而自杀的人多?”事实上,全国去年死于车祸的人数为65,000人,而由于心理疾病造成死亡的人数约为220,000至280,000人左右。“人类在二十一世纪面临最大的生存挑战不是战争、雾霾,而是我们的心理健康。”
幸福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目标和期望,我们的政府把幸福作为执政理念之一,世界科学界也将幸福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21世纪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人类的财富增加了、物质丰富了、寿命延长了,但是人们的快乐与幸福并没有增加,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在下降,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每年由于抑郁而导致的自杀人数远远超过了战争、瘟疫、饥荒带来的死亡数,显然21世纪人类生活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提高人类的主观幸福感。
为应对人类面对的幸福挑战,国际心理学届掀起了一次积极心理学运动,它的宗旨是为帮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这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积极心态与幸福体验,它也是一门学以致用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环境来发现提高幸福的方法。积极心态是人的天性,积极天性弘扬出来,你就有幸福。
在运动界有一个违反我们日常认知的现象——运动员得铜牌往往比得银牌更开心。这是什么道理呢?现代心理学认为,我们的心理活动都是社会比较的结果,比较的角度和方向不同,对自我状态的评价也不同。铜牌选手是跟第四名比,差一点就没拿到奖牌,但最后得到了,所以他感到快乐、积极、兴奋;银牌选手往往和第一名比,差一点就是金牌,所以他感到懊恼、气愤、失落、伤心。这是一种人性使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来改善,比如积极心理学。
或许会有人问:积极心理学,什么都往积极想,这听起来会不会有点像阿Q精神?其实不然,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直面现实生活,认识人类的正面心态,也接受他人的负面心态,然后去认真地、积极地实践,这和阿Q精神完全相反。积极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去体验、发扬人类的积极心理过程,在态度上、身心状态上、行为力量上都会变得更加正面、积极、强大。
很多时候,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是不是更加讲职位、功利、效果,而不太关心自己的身心状态,不太关注心灵体验?这是我们前进的阻力,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觉察自我的地方。